所謂“精品課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精品課程建設是教育部“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出臺了《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等的一系列政策。強調國家精品課程建設要重點抓好“建設計劃、教學隊伍建設、教材建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并重和有效評價機制”等方面。
高職院校是精品課程建設的主體,要加強對精品課程建設的管理,從專業建設的整體規劃入手進行選題,周密組織加強研究,提高質量,建立精品課程的激勵和評價機制,調動精品課程建設團隊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適應新形式下人才培養的需要,應當積極積極在課程網站的交互設計等方面進行改進,從而提高高校類網絡精品課程網站的用戶人數及在線流量,跟緊教學改革的步伐。
一、營造良好氛圍,培養精品課程
師資學校重視基礎課程的建設和教師梯隊建設,注重培養年輕教師,鼓勵青年教師繼續深造。具體做法是安排年輕教師與主講教師同講該門課,授課期間同時備課,共同研究課件、教案、習題,使之深刻體會該門課的特點與精髓,樹立精品課的教學理念,形成精品課教學梯隊;教師利用網上精品課程資源,互相學習、借鑒、取人之長、補已之短,學、教、研相結合,促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學術水平、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積極創造條件,加強精品課程的教師隊伍建設,為課程組成員提供更多外出交流、學習的機會。
二、改進教學方法,更新精品課程教學手段
通過精品課程建設,強化創新型教學方法理念,突破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的思維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學習、自主研究型創新人才,一是構建設自主學習平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營造互動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主要通過學生參與師生互動,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信息量。鼓勵教師采用適合高職高專學生的靈活多樣的先進教學方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促進教學活動的開展。在精品課程建設中,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推進多媒體、網絡媒體的建設,要求在課程網絡上建立友好界面的,美觀大方的課程專題內容、提供課程教學大綱、實踐教學大綱、多媒體課件、習題集、案例集、相關信息以及參考文獻等等。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接觸到大量的優秀教師資源和優秀教材資源,并能夠使用到優秀的課件,體驗先進的教學方式,獲取大量的學科前沿信息。使學生的知識面更為寬廣,能更快的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完善管理機制,強化精品課程管理,在對精品課程的管理
精品課程確定后,集中對各課程的網絡資源進行管理,將地址鏈接到統一的精品課程欄目中,并通過網絡技術部門保證課程網絡資源的平穩運行,以方便學生自主學習。把教學改革建設項目、成果與科研項目、成果同等對待,使教師為精品課程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得到肯定與支持,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師參加精品課程建設的積極性。定期對精品課程的建設情況進行檢查,精品課程檢查的內容包括:相關教學大綱、教案、習題、實驗指導、參考文獻等內容上網開放的情況;網絡課件、授課錄像上網開放情況;網上課程內容更新情況記錄;網站記錄的訪問及信息反饋情況;網上資源和課程目前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等等。督促精品課程資源的充實與更新。對已獲評的精品課程,以教改立項、教學成果獎評選等方式推動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形成新的課程體系,以支撐專業教學水平和學科綜合實力。
我們深知重在建設、重在共享、重在發揮的作用,精品課程建設與改革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要保持其"精品"特質,就必須不斷地引進、借鑒、優化,及時總結、積累經驗,才能讓精品課程建設取得更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