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午, 2013—2014年廣東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建設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研究”結題報告會在省教育研究院舉行。中山大學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馮增俊教授、華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盧曉中教授和課程與教學系主任黃甫全教授、廣東第二師范學院院長肖建彬教授、東莞市教育局教學研究室主任王健作為項目結題評審專家出席了會議。省教育研究院院長湯貞敏,項目負責人、省教育研究院正處級干部李文郁研究員,以及省教育研究院教學教材研究室全體教研員參加了會議。會議由湯貞敏主持。
李文郁代表項目組全體研究人員就項目研究的背景和意義、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研究過程、研究結果、存在的主要問題、下一步努力方向等向評審專家做了簡要匯報,著重介紹了項目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該項目構建了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義務教育課程體系和普通高中課程體系;研究提出了廣東省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出版了《建設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研究》《中小學思想品德(政治)課程教材改革與發展研究》《中小學語文課程教材改革與發展研究》等16本專著;發表了一批學術論文。
項目研究組按照預定的研究內容和研究計劃進行了“總-分-總”三個階段的研究工作,開展了省內外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狀況調研考察、近百年尤其是“二戰”以來我國和先進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與發展研究、構建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整體研究和課程教材體系實施研究,認真考慮了影響廣東基礎教育課程教材體系改革發展的有關關系和問題。在全面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和要求基礎上,根據廣東基礎教育實際,確定了建設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基本思路,根據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的不同情況和特點,依據現行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總目標、學科課程標準,生成具有廣東特色的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課程體系。
評審專家組認為,本項目研究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的科目多而完備,尊重科學、遵循規律,為下一步廣東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礎;項目研究深度契合當前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能有效促進教師隊伍建設和專業化發展,對扭轉當前中小學教師整體缺乏學科意識的現狀有極大幫助,對廣東基礎教育課程教學與教材發展有重大意義;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能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和教育教學規律,體現時代性和國際性,體現廣東地理歷史和文化特色,能滿足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項目成果的應用,將有助于形成有廣東特色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理論,有助于解決廣東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發展面臨的若干難題,促進基礎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評審專家組一致認為,項目擬研究的問題已經解決,研究目標已經實現,研究成果達到了要求,同意項目結題。同時建議項目研究組加大廣東特色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實施研究力度,切實解決有關問題,不斷拓展、深化和完善項目研究,產生更多實實在在的成果。